人才培养

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中英文)

中文名称:经济学思维与观察

英文名称:Economic Thinking and Observation


二、课程代码及性质

课程代码:GEC3181

课程性质:全校素质教育通识选修课程


三、学时与学分

总学时:32

学分:2


四、先修课程

先修课程:无


五、授课对象

本课程面向全校非经济学类和非管理学类专业学生开设


六、课程教学目的

经济学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并熟练运用经济学思维和基本原理不仅有利于个人生活选择,对理解经济和社会现象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还有助于发挥经济学“经世济民”的重要作用。我校广大非经济学和管理学专业学生对经济学思维了解有限但兴趣浓厚。本课程将通过经济学基本知识的讲解、经济学思维的训练、经济学核心问题的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成就的讲解等达到以下目的:

1)训练学生的经济学思维,帮助培育经济学素养;

2)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相关经济现象;

3)教育学生深入理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树立对中国经济成就的高度认同感和自豪感;

4)帮助学生熟练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正确研判中国当前国际经济形势,理解中国相关政策;

5)帮助培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思想理论引导、精神品格铸就和人文素质滋养的重要作用。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

课程重点:经济学基本原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学核心内容,中国经济发展成就、中国当前面临的国际挑战

课程难点:经济学基本原理、供求原理、外部性、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金融的逻辑


八、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为主,研讨为辅

教学手段:讲授、交流和分享


九、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一)为什么需要经济学思维?(课内3学时,课外1学时)

◆ 教学内容:

1.思维什么,观察什么?

2.经济学视野下的生活、社会、世界与人生

3.何谓经济?何谓经济学?

4.经济学如何思维?

5.哪些经济学原理可用?

6.如何运用经济学思维?

◆ 课后作业:

1.为什么选择是不可避免的?

2.举例说明机会成本。

◆ 思政教育点:

1.在讲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时突出 “经世济民”的含义,培养学生作为优秀学子的责任和担当意识;

2.在简介著名经济学家时突出张培刚等中国老一辈经济学家爱国奉献的高尚品质。

(二)经济学家如何观察和思考?-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课内3学时,课外1学时)

◆ 教学内容:

1.作为科学家的经济学家

2.作为政策顾问的经济学家

3.为什么经济学家常常会存在分歧?

4.经济学家常用的基础工具

◆ 课后作业:

请使用循环流量图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和企业之间流动。

◆ 思政教育点:

1.如何理解“经济学没有国界,而经济学家有国界”?

2.如何辩证地看待西方经济学理论?

3.举例说明资本主义制度假设与社会经济现实严重背离的现象。

4.如何理解对“理性人”假设的批判?

(三)市场是如何运行的?-供给和需求(课内3学时,课外1学时)

◆ 教学内容:

1.需求原理

2.供给原理

3.均衡形成

4.价格机制

5.要素市场

6.案例分析

◆ 课后文献阅读:

《西方经济学》 第二版上册第一章,《西方经济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9。

◆ 课后作业:

“谷贱伤农”指在丰收的年份,农民的收入反而减少 。为何会有“谷贱伤农”的现象?

◆ 思政教育点:

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设中市场的作用。

2.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设中政府调节的作用。

3.如何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

(四)为什么要鼓励竞争?(课内3学时,课外1学时)

◆ 教学内容:

1.从完全竞争到完全垄断

2.为什么会产生垄断?

3.垄断市场

4.为什么要限制垄断?

5.垄断竞争为什么普遍存在?

6.案例分析

◆ 课后作业:

请说明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和垄断市场各有什么特点。

◆ 思政教育点:

1.生产函数是如何反应技术的?近几十年来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原因是什么?

2.垄断对社会福利有什么影响?

3.在解决垄断问题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有哪些?

4.如何理解“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决定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五)如何认识外部性?-外部性的利用和规制(课内3学时,课外1学时)

◆ 教学内容:

1.外部性

2.私人解决办法

3.公共政策制定

4.公共品与搭便车

5.公地悲剧

课后作业:

一条河的上游河下游各有一个企业,上游是一个造纸厂,下游是一家渔场。造纸厂排放的污水给小河造成了污染,使得渔场的鱼大量的死亡,给渔场带来很大的损失。试分析:1、这起案例在经济学中属于什么问题? 2、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 思政教育点:

1.如何理解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外部性利用与规制中的政府角色转换。

3.“双碳目标”的重要性及我国碳市场建设的经验。

4.我国政府在环境治理方面的政策创新,如“河长制”等,是如何解决公地悲剧问题的?

(六)不对称信息如何影响人的行为?-信息经济学与博弈论(课内3学时,课外1学时)

◆ 教学内容:

1.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

2.如何应对不对称信息?

3.囚徒困境及博弈论入门

4.案例实践及讨论

◆ 课后作业和讨论:

1. 一些艾滋病宣传员认为,不应该允许医疗保险公司问申请者是否感染了引起艾滋病的HIV病毒。这种规定将加剧还是减缓医疗保险市场上逆向选择问题?这种规定将帮助还是伤害那些HIV呈阳性的人?在你看来,这是一种好政策吗?

2. 为了减少逆向选择,部分企业选择用昂贵的广告发出高质量的信号。在你看来,是生产高质量产品的企业会做出这样的选择还是生产低质量产品的企业?为什么?

◆ 思政教育点:

1.通过对囚徒困境博弈的均衡分析,来客观揭示现实经济社会中产生的人与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不合作的现象,使用经济学思维来认识不合作的根源。

2.通过讨论如何设计机制走出囚徒困境,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在生活学习以及未来工作中合作的潜意识和有效方法。

3.说明我国部分法律以及市场管理制度的必要性、重要性与有效性,同时提高学生正确分析、科学研判当代世界问题和国际形势的能力和水平。

(七)宏观经济学简介 (课内3学时,课外1学时)

◆ 教学内容:

1.宏观经济学研究什么

2.宏观经济数据

3.宏观经济学中的均衡

4.经济增长

5.经济波动

◆ 课后作业和讨论:

1.经济学家关于经济增长的研究表明,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的高速增长背后的源泉是技术进步而非要素积累。请思考:为什么要素积累导致的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

2.请结合本讲内容和生活经验,举例说明生活中有何种政策遭遇到了“卢卡斯批判”的困境?请阐明清楚何种统计关系被何种政策所利用,以及为什么这个政策使得统计关系失效。

◆ 思政教育点:

1.通过对经济增长研究的介绍,讲述我国建国以来经济建设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并以此为基础揭示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重要性。

2.通过对经济波动方面的介绍,向学生普及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具体形式及其重要性,提高学生紧跟时事、关注经济热点问题、追踪中央宏观经济政策的水平。

(八)金融的逻辑 (课内3学时,课外1学时)

◆ 教学内容:

1.什么是金融

2.什么是金融的功能

3.金融体系与金融市场

4.金融与金融学的发展

5.金融的逻辑

◆ 课后文献阅读:

约翰戈登,《伟大的博弈》,中信出版社,2016.

威廉戈兹曼,《价值起源》,万卷出版公司,2014.

◆ 课后作业和讨论: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金融学?

◆ 思政教育点:

1.通过介绍中国历史上的金融创新,认识中华文明对人类经济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贡献;

2.了解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现代企业制度和资本市场的建立,理解现代金融制度的建立对我国企业发展的作用。

(九)经济开放有何利弊?-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的选择(课内3学时,课外1学时)

◆ 教学内容:

1.自由贸易的好处

2.保护贸易的理由

3.贸易政策的选择

4.中国与WTO

5.中美贸易摩擦

◆ 思政教育点:

中国加入WTO的漫漫历程及“入世”后的贸易成就

◆ 课后文献阅读:

CCTV-经济频道2006:大国崛起:第6集:帝国春秋;

◆ 课后作业和讨论:

在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理论中, 你认为哪一种更有说服力?请简要说明理由。


(十)中国经济能持续增长多久?-长期发展的观察与经济学思维(课内3学时,课外1学时)

◆ 教学内容:

1.中国经济增长的特征事实

2.如何理解过去30年中国增长奇迹

3.中国经济增长为什么减速?

4.中国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5.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 思政教育点:

突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及其背后的经济学理论逻辑,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以及拥护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方向的立场

◆ 课后作业和讨论:

中国过去30年经济增长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十一)经济学思维对你有价值吗?-总结和思考(课内2学时)

◆ 教学内容:

1.课程总结

2.优秀作业分享


十、教学参考书及文献

教学参考书:

1.《西方经济学》 第二版,《西方经济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9(“马工程”教材目录)

2.《Principles of Economics》[美]Gregory Mankiw著

3.《经济学原理》,张维迎,西北大学出版社,2015年8月第一版

4.《经济学》,[美]达龙·阿西莫格鲁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1月第一版

5.《经济学》,[美]保罗·萨缪尔逊等著,萧琛主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一版

6.《经济学》(上、下册)(第四版)[美] 斯蒂格利茨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

7.《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美] 保罗.海恩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年3月


十一、课程成绩评定与记载

课程成绩构成(建议增加形成性评价成绩所占比例):

课程成绩=考勤(20%)+三次平时作业(共30%)+期末小论文(50%)

终结性考试形式:闭卷






微信公众号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