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加权成绩超过92分,连续两年专业排名第一,曾获我校“外研社:国才杯”英语演讲三等奖,华为2019“销售精英挑战赛”武长赛区40强(全国前2%),宝洁中国2020招聘“头号玩家”项目(全球%1)负责人等荣誉奖项……她是学院国际商务1701班的刘一霖。
在采访地点,这位新晋国奖得主如约而至。纤瘦的身形,清雅的脸庞,初见面露出的和煦真诚的笑容……这位坐拥“麦克法登-林少宫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两项学院最高荣誉的女生并未显得多么自矜,反而格外谦逊、平易近人。当被问到在大三伊始,便接连获得两项重量级奖学金有何感受时,刘一霖笑道:“获得奖学金,固然说明自己得到了肯定,这意义是很重大的;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我对这些奖项并没有太重的得失心,所以也并不会因此骄傲,继续踏实过好每一天。”她接着补充,“拿奖让我很开心的是,可以请室友吃一顿大餐了。”
本预想她会回答诸如“厚积薄发、水到渠成”等成功经验之谈,不想到却听到了如此随性平凡却又十足可爱的“获奖感言”,不禁有些讶然,却更加佩服她顺其自然的平和心境。常言道“物极必反”,有时候营营役役、过度追求,反而会损耗自己的心力;但若持稳心态做好日常事,反而更可能在途中与惊喜不期而遇。
学生工作:“我在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的土壤”
入校时加入学院资助委员会、学生会办公室;大一下加入启明学院3C团队模拟联合国组,通过英语演讲和英语辩论锻炼自己的口语沟通能力。刘一霖的学生工作经历显得充实又条理清楚。那么,从这几段经历中分别有哪些收获?在每个转变节点又是基于何种考量进行选择的呢?她回忆道:“在院系组织里的经历相对平淡一些。而大一下加入启明3C组织,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是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也给了我针对性提升的机会和资源。例如口语表达能力、提炼归纳能力等等,3C对我而言是一个很重要的成长平台。”
在大一下到大二上这个时期内,刘一霖又开拓了属于自己的新土壤——校企俱乐部。经过一年的磨炼,她已成长为宝洁俱乐部的预备主席,同时还在强生、海尔俱乐担任职务。她坦言,校企俱乐部极大地拓宽了自己了视野,在接收了大量新鲜知识的同时,结识了更多不同处事风格的同伴,还有给予自己极大指引的对接导师。她说,“在宝洁俱乐部,负责带领我们的导师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职场人(宝洁集团内Band 3,最高层),无论是从年薪、简历还是能力来评价,都是无可挑剔的出色。即使已经与他很熟悉,我有时仍会折服于他的思考反应速度——短短一分钟内,就能迅速地思维碰撞、迸发出好几种全新的创意。在这样高层次的导师指引下,压力巨大,但得到的锻炼、成长的速度都是加倍的。”
听了刘一霖对于学生工作经历的总结,不禁联想到曾看过的一个理论:一个人的水平,等于他身边最亲近的五个人的平均水平。虽然该结论有过于武断之嫌,但它也告诫我们:要寻找最适合自己生长的区域,清楚认识到自己的短板并持之以恒地提升;要不断向优秀的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训练自己跑得越来越快,直至能跟上优秀者的步伐和节奏。
时间管理:“我始终坚持效率优先”
采访刚开始时,刘一霖手里还拿着从食堂打包的盒饭。入座后她略带歉意地说:“一会儿采访结束后,我还有一个小组讨论,刚刚吃饭有点晚,咱们边吃边聊。”繁忙得容不下一丝空隙的日程安排可见一斑。而国际商务专业,是学院出了名的课多,时常有“从第一节上到第十一节”的满课巅峰。如此高密度的课程安排之下,刘一霖两年综合加权位列班级第一,超过了92分;而学习之余,学生工作、商业比赛、实习锻炼也做到了无懈可击。在我的眼里,无论从时间安排还是精力专注的角度来说,这都是不可能达到的高度。刘一霖是怎样规划自己的生活,才完成了这些看似不可思议的任务呢?
她解释道,核心思路只有四个字:效率优先。“我是一个听课型选手,因为时间不够用,来不及预习,课堂上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就变得极为关键。一般来说,课上高效率听讲能接收到95%的内容,而我的习惯是,下课后立马花十分钟回顾当堂内容,这样就基本能掌握98%。最后通过作业进一步巩固,学习的完成度就能保持得很不错。”“此外,在对一门课的内容有了大致掌握之后,要学会在头脑里构建思维导图,把主干纲要、旁支知识点一并纳入整合,形成完整的体系。”她还谈到,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复习越及时,效果就越好;越往后拖,遗忘程度就越高,记忆压力也会越大,这就是吃力感的主要来源。“平时基础打好了,考前压力就会小很多;这种‘及时结清’的思路也可以运用到工作中,保持高效,按时完结,你就会发现,看似冗杂的工作也一件件被消解了。”对于这个问题,她最后强调道:“最重要的就是要形成这样的日程规定,每天都在结清,每天都有‘节点感’,如此一来,不仅能高质高效地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也能保持稳定的心境,感觉‘对得起自己’。在日复一日的‘结清’中积累自信和掌控感,对于我们从容不迫地安排生活中各项事务也很有帮助。”
心态调整:“做就完了!”
迈入大三的门槛,升学、就业的压力如同欲来的山雨,隐隐迫近。当被问到本科毕业之后的去向选择、未来的职业规划,刘一霖坦言道,自己也还处于举棋不定的阶段。“我自认不是学术型、研究型选手,所以我在大学前两年有意识地去接触职场相关的方向,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见到了很多优秀的职场人士,他们从事着我最想做的工作,过着我最想过的生活。但是向往到职场磨炼升阶的同时,我也犹豫要不要再在学校里沉淀两三年,给自己更多积淀的机会。所以未来的一切,都是未知的,拥有无限可能。”她补充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所以我并不认为哪条路是该走的,或者说是明显优于其他道路的。不必拘泥于大多数人的选择,最重要的是认清自己的优势所在并把它效益最大化,走适合自己的路。”
对于这一阶段常见的心理压力、心态失衡等问题,刘一霖分享了一段自己的见闻。她曾听过一个学长的分享会,他是国内一流工科大学的优秀研究生,从事高精尖领域的科研工作,也是所在课题组的核心成员。但当他认识到自己兴趣并不在科研后,背负巨大压力,放弃了之前领域的所有成果重新开始,并在新的方向开始崭露头角。学长在分享会上说的一段话让她记忆犹新:“大家都会有心态垮、心态崩的时刻,但我慢慢认识到,这种失衡不仅会阻挡自身进步,还会把负能量传递给身边的人。我们大可不必这样,不必丧,也不必崩!这时候,情绪的意义并不大,把后续任务和补救措施罗列一下,做就完了!”她笑道,“‘对啊,做就完了!’我时刻把这段话记在心里,不断提醒自己,不要受情绪的过度干扰,把注意力放在该做的事上,放到对增强自身实力有帮助的地方去,这样也能更快地从情绪泥沼中走出来。”
我知道我要去到哪里
一个小时的访谈时间流逝得很快,但给人留下的印象越发深刻,造成的影响越演越烈。刘一霖同学身上有无数优秀之人的共性:勤奋严谨、善于思考、方法明确……等等;却也能在不经意间捕捉到她独有的特质,随性可爱的性格,能迅速拉近与人距离的亲和力,异于常人的自我清晰定位和发展规划……
采访全过程中,这个女孩坚定又清澈的眼神里,明明白白写着:“我知道我要去到哪里。”为了到达那个目标,她会付出全部的努力,一丝一毫也不会差。
(记者:李思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