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学生风采

【优秀毕业生】 王本来:思辨华科路
文章来源: 发表时间:2019-08-22 18:14:14点击次数:

开朗外向,谈吐大方,这个笑起来无比灿烂的大男孩,就是来自国贸1501的王本来。

四年大学生活里,他曾获国家奖学金、校三好学生奖学金、如意奖学金二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一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二等奖等殊荣,他也成功保研至上海财经大学攻读计量经济学。前三年中,他的加权成绩高达89.57,位列专业第二。学院分团委学生会科创部部长,学院国贸党支部书记,也都是他青春岁月中闪亮的印章。

最好的本科四年,对王本来来说,是阅历增加思想成熟的四年,他一直在问自己问题,一直在思考着探索着,一路高歌,一路成长。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碰到问题,很多人都会不自觉地尝试用中学阶段解题的思路来解决

——寻找类似问题,记住答案,套用答案来解决。但是,大学阶段的问题非常多,种类也不少。在数模美赛等比赛的锻炼中,他发现原来的思维方式不是特别合适,因为绝大多数问题没有既定的答案。一昧找寻别人的答案,不仅浪费时间,还很难提高自己。第一次数模尝试中,他与两位工科同学就因准备仓促而没有取得较好的成绩。

大二寒假的数模美赛,他开始认清这一点,分析拿到的实际问题后,他阅读文献,分析其他人理解问题的逻辑,并根据学习总结出自己的一套逻辑。

因为对问题背后的逻辑有着近乎痴迷的喜爱,王本来逐渐对哲学有了兴趣。对他而言,名家的哲学成果往往有着清晰漂亮的逻辑,很多语录虽然简短却有着一语点醒梦中人的作用。“人呐,认识你自己” 这句简短却深邃的名言,是他在大学四年里试图践行的座右铭。

哲学是王本来成长路上永恒的指明灯,大一时的他,曾一度陷入深深的迷茫,机缘巧合下,他去听了邓晓芒教授的讲座,这像一粒种子,在他心中播种下去,在日后发挥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在他看来,任何可以影响人、可以触动人的,都可称之为哲学,这些因素让他活得更轻松、更理性,让他在无限感动中抛弃浮躁,努力沉下心来,去解决实际的问题。

如何让自己活得更快乐?

王本来认为,爱一行,干一行,由兴趣引导去探索不一样的事物,可以让生活更有意义。参加数学竞赛,尝试美赛数模,阅读哲学书籍……这其中很多事情,他都不是带着功利心去参与,他觉得,那样的生活未免太乏味,活得太累。因为热爱数学,所以他更进一步学习数学,因为沉浸于哲学世界,所以他找来《康德哲学讲演录》等书籍阅读。因为抛却功利心,这些很多同学觉得乏味的事,他做起来很快乐自在。

他觉得,很多快乐也建立在团队的快乐上。因此在团队中,他很乐意主动承担杂事重活。大二学年,作为分团委学生会科创部部长,他尽心尽责,努力使团队的工作做得更好,组员的工作更加轻松。这段时间曾出现过一个小插曲,让他记忆犹新,那是当年的案例分析大赛。“当时恰逢赛制改革,与部员、老师们反复商量、沟通后,本以为按照赛制走便能万事大吉。然而由于联系方面出现差错,导致某高校直至初赛结束,才表示参赛。”在进退维谷的情况下,通过与辅导员的及时沟通,王本来和部员们共同商议,提出了皆大欢喜的折中方案——让该高校校内选拔出的最佳队伍直接进入决赛。虽然出现误差,但他及时承担更多,保障了活动的顺利举行,他也从中学到许多,明白了万事要提前做准备,多留个心眼,合理分配组员任务,避免再出现这样的情况。

在国贸党支部书记这个岗位上,他的行动也充分展现了他的负责和担当。换届时他们刚进入大三,同学们的学习任务都很繁重,都不希望担任这个职务。虽然他也不是特别情愿,但是考虑到大局,他还是主动承担起责任,把快乐建立在大家的快乐上。

如何学到更多?

王本来秉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原则,不论是平时课业还是毕业论文,他都认真聆听导师的反馈,他认为,自己没有导师的阅历和经验,没有足够的能力构建自己的完整逻辑链,没办法有力反驳导师观点,所以这时不如虚心向老师学习。

他还通过院内的交换计划去外国感受学术和生活氛围。从小镇到大城市,欧洲的很多人文风情都给他很大感触,检票安检的自由,思想理念的开放,让他与中国的环境对比,并思考如何能加以改进。自由的学术氛围,让他吸收不一样的学术思想。他总是努力抓住机会,从一个个细节中、从不同的人中,学到更多。

在华科本科四年的生活里,他一直在问自己,问自己如何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问自己如何活得更快乐,如何能学到更多。“人呐,认识你自己”这句座右铭伴随了他四年,也会一直伴随他,理性思辨地走下去!

记者(胡宇飞)

微信公众号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