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学生风采

【2018麦克法登—林少宫奖学金】徐卫超:前进,循着心中所想的方向
文章来源: 发表时间:2018-10-18 20:07:49点击次数:

18078

徐卫超,麦克法登-林少功奖学金获得者,学院16级数量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生期间加权成绩专业第一、班级第四,曾在权威期刊《城市问题》发表论文一篇,曾获2017、2018年三好研究生、优秀研究生干部、知行优秀奖学金等荣誉。

成于他人之光,报以自身之明

自研究生二年级开始,徐卫超就一直担任班级班长,在谈及对班级工作的认识时,徐卫超提到,其实很多同学的职业规划非常明确,他们会花大量时间考证、实习。作为班长,徐卫超认为自己主要是争取做好三件事,第一是在日常与同学交流时认真聆听,作为“中介”,将实习、就业信息一对一、一对多地传达给其他同学,或是直接在班会上邀请班里考证、实习达人分享经验,实现信息共享。第二就是面对班级同学关于课程学习备考、论文写作方面的请教,耐心回答,或是推荐更加专业的解答者。第三是做好日常的班级聚餐、信息统计工作。

作为从经济学创新实验班里走出来的学生,徐卫超对本科时曾经帮助过自己并影响了整个班级的研究生导师充满感激和尊敬,他也希望能够以经济创新班直系学长的身份“给学弟学妹提供一些包括学业、大学生活的建议,把我个人和身边人的经历分享给他们,让他们更形象直观地知道在这个班意味着什么,将来可能会面临什么,帮助他们在明确未来发展方面提供一些参考。”

谈及当研究生班主任的理念,徐卫超回想本科时的自己,认为大多数本科生在初入大学时都会有迷茫,都倾向于与高年级甚至已经步入社会的学长学姐加强沟通,获取更多信息。而自己作为研究生班主任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一来自己专注学术,二来同一届中有出国留学、直接就业的同学,三来自己作为研究生班班长拥有更通畅的信息渠道,自己可以在学弟学妹们有问题时,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或有用的信息。

徐卫超印象最深刻的是曾经遇到几个处于迷茫状态的学生。为了了解学生,徐卫超会在平时约学生聊聊学习和生活问题。班上曾有不确定是否该放弃大三课程准备考研的同学,征询他的意见,他会基于个人经验,给班上的学生提供了参考意见,给处在迷茫状态的他立了一块指引继续前行的路标。即使研究生班主任的任期只有一年,之后徐卫超仍然一直与该本科班学生在在课程学习、学术科研等方面保持密切联系。

循兴趣所在,坚定科研之爱

在本科学习了宏观、微观、计量经济学等课程之后,随着对经济学的学习更加深入,本就对经济学有极大兴趣的徐卫超对更深入的研究的兴趣也更加浓厚,而经济创新班人人分配导师的制度也给了徐卫超接触科研的契机,也正是这样一个可以和老师深入交流探讨经济学课程的机会,徐卫超更加坚定地自己以后要走科研之路。

明确了方向后,徐卫超开始积极参加相关学术讲座,广泛阅读书籍。“写好论文,做好研究,需要具备两个重要因素,一是模型,二是idea。”模型依赖于学习,而观点则需要日常的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徐卫超非常重视自己在平时的积累。在读研前的暑假他便开始有意识地阅读文献,深入学习经济学领域的内容,钻研计量模型,广泛阅读中英文论文,在研究生两年期间,广泛参与学院举办的各种计量经济学学术讲座。“这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有可能偶然注意的一个点,深挖就是一个研究方向。”

徐卫超在准备论文时就是如此。在学习高级宏观经济学课程时,在发现了一个自己非常感兴趣的点后,便寻找各种中外文献来延伸阅读,由此确立了研究方向。此时的徐卫超,计量模型与编程的相关知识已经十分扎实,明确方向后便着手自己的论文。然而,这个过程并没有他预料的一帆风顺,导师对论文的计量方法的规范性、结论的现实含义提出不少意见,在参考导师的意见以及进一步拓展文献阅读之后,经过多次修改,论文最终发表在权威期刊上面。此外,徐卫超已完成一篇英文工作论文,并与同学合作一篇论文。

徐卫超对经济学的学习不仅停留在书本上,还落实于实践中。作为执笔人配合导师撰写报告一篇,并已发表在湖北省政策研究室《调查与研究》上,作为核心骨干成员参与导师《南宁市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及农村电商产业发展研究》课题,跟随导师到南宁市进行实地调研,并设计评价指标。在这过程中,徐卫超感触良多,“在课题的开题、中期、结题答辩中,我们直面发改委的领导提出的各种问题,一个直观的感受就是,我们虽然学了不少经济学知识,但对现实中一些经济问题的认识还是有不少肤浅的地方。”

“经济学,真的还是要回到现实中去。”

硕士毕业在即,徐卫超也对自己未来的前进道路有了明确规划。“继续读博深造,坚持自己喜欢的科研。”徐卫超正在加紧准备留学申请,继续他的计量经济学之路。

(记者:符韵)

微信公众号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