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潜心学习,学院2014级经济学创新实验班加权排名第一,也是麦克法登-林少宫奖学金、三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她喜爱数模,拿到国赛一等奖、美赛Honorable Mention奖,其中国赛的论文在《工程数学学报》发表;她认真参与社会实践,与队友一起获得求是杯校赛一等奖,也获得 “南风窗·调研中国百强团队”荣誉称号。
她在大学认真又自在地度过每一天,奋进又淡然。或许从未强求过什么,但这段努力向上的日子的确给她带来了丰硕的成果。她,就是2014级经济学创新实验班何韵文。
学生工作:求精不求多
初入大学校园的我们,面对各种各样新奇有趣的学生组织、学长学姐的热情招手及内心“放飞自我”的渴望,多数同学都选择同时加入多个组织。但何韵文却冷静思考自己如何选择,她始终认为自己应该留出充足时间来学习以及做其他事情,学生组织的确锻炼人,但也不可盲目加入。
衡量再三,何韵文选择加入学校记者团。初进记者团,她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小白,好奇却迷茫。幸好在那里遇到了一直带自己学习的“师父”,还有一群跟她一样热爱写作、心怀热情的小伙伴。在一次次的新人培训中,在“师父”的耐心指导下,她终于找到自己的方向,成为一个可以独立撰稿的记者。在学校记者团,何韵文负责各种讲座的活动稿撰写,经常奔波于各个学院报告厅,也经常面对一些专业性极强的讲座,每周大概需要完成三篇稿件。“我只负责写通讯稿,并不需要仔细记录报告中的内容,也不是很难”谈起那段时光,何韵文轻轻地笑了,充实的日子总是令人回味无穷。谁又能说,参与各个学院、各个专业的学术讲座,不是一种学习和开阔视野的过程呢?
大二时,何韵文对Dian团队产生浓厚兴趣,于是,已经学完C++、数据库,有一定编程基础的她决心报名试试。最终,她成为Dian团队的一员。进入团队的第一个学期,进行各种各样的培训,学习不同的编程语言。回忆起那段时光,何韵文感慨万千,自己几乎将一个学期的所有空闲时间都奉献在Dian团队,那是一段异常辛苦的经历。但所有的努力都不会白费,在Dian团队这段经历为之后的数模竞赛打下坚实基础。
科研:志同道合
谈到自己的数模比赛与社会实践,何韵文感叹,有一群强大的小伙伴真的很重要。
初次接触数模,她对数模一无所知,也没有获得名次,但拿到了进入数模基地的资格。炎炎七月,她与数模结下不解之缘。每天从早到晚在数模基地接受培训,经过两轮个人赛选拔,何韵文迅速成长起来。在参加数模国赛和美赛的过程中,她们的队伍成员没有改变,一直以来积累的默契也使得整个参赛过程更加顺利。从编程到写论文都比较顺利,最终也取得不错的成绩。一路走来,何韵文非常感谢两个队友,是她们担负起主要编程与建模任务,使得自己在整理材料与论文撰写中更加轻松。
大二暑假,何韵文与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组成实践队,就“撤县设区背景下区域边缘地带城中村发展现状”展开实践调查。实践一共持续十多天,队员们先后奔赴广州、南京、武汉进行调查。向城中村居民发放调查问卷的过程中,与村支书的深入交谈中,整个团队成员的齐心协作中,十多天的时光很快过去,他们的调研成果使得团队入选 “南风窗·调研中国百强团队”。
一个人能做的事情很有限,但一群人在一起就会有很大的力量。在一次次科研实践的经历中,何韵文深切感受到这一点。在她看来,没有志同道合小伙伴的陪伴与帮助,大学会失去很多色彩。
保研:找准方向,顺其自然
大三下学期,何韵文开始准备保研相关事项。由于一开始定位不清晰,目标不明确,导致写申请材料时没有侧重点,第一次申请并没有拿到夏令营入营资格,只是进入候补名单。第一次申请得到这样的结果,对她来说确是不小的打击,但同时也快速帮她找到方向。决定继续攻读经济学专业之后,何韵文更加精准地准备自己的申请材料,并拿到了所申请学校的入营资格。
六月份进行一段简单复习之后,何韵文踏上了夏令营的征程。如果说笔试靠的是基础知识积累,面试则是靠临场发挥。事先准备的题目没有被问到,但是何韵文依然能够从容面对,靠的是日常学习、反应能力的积累。何韵文大三开始着重练习英语口语,从简单日常对话交流,到《经济学人》上音频资料的重复朗读与背诵,何韵文坚持了一个学期,为英文面试打下了坚实基础。最终,何韵文同时拿到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的offer,她最终选择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攻读数量经济学博士。
回首自己的大学时光,何韵文想说:一定不要忽视学习的重要性。无论今后是直接工作还是升学,只有通过学习才能为自己的发展打下基础,千万不要浪费最好的学习时光。幸运的是,何韵文没有留下太多遗憾。顺其自然,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既没有很累又没有辜负时光。对她来说,人生是自然而然的一个过程,只需尽全力做好自己应该做的,然后静待岁月的安排。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记者:翁梦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