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张鹃)2016年1月,重点权威期刊《经济研究》刊发了我院教授杨继生与其博士生徐娟(现为中南财经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教师)的最新研究成果“环境收益分配的不公平性及其转移机制”,杨继生为该论文第一作者。本文与另一研究成果,2015年4月发表在《经济研究》上的“行政垄断、政治庇佑与国有企业的超额成本”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71271096)支持的“平衡/非平衡交互效应面板SVAR模型的估计量与应用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环境收益在经济主体以及地区间的分配状态不但关系社会公平、更关系发展的持续性。本文构建了环境红利在经济主体和地区间分配格局的测度模型,以便为环境补偿定价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企业是环境红利的最大摄取者,比例高达41%。比较而言,农村居民比城镇居民享受了更多的环境红利,其比例分别为21%和19%。政府分配比例在分税制改革后由14%上升至19%。但是政府比例的上升并非来自企业,而是来自农村居民分配比例的下降。地区间污染成本的转嫁并非一般认为的自东向西跨越,而是由近及远渐进式的,东中部地区始终承受着比西部高得多的环境成本。所以,在中央地方的税收分成中,引入各地区环境成本的权重,有助于提高税收安排的合理性。而征收价外的环境税则是遏制企业环境滥用冲动的有效手段。
杨继生与徐娟合作,针对环境收益分配归属不清晰以及分配形式不明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与现有文献不同的是,该方案解决了环境红利不可观测的问题,测度了环境红利在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分配比例,揭示了环境红利分配的不公平性,而且衡量了地区间的环境成本转移比例。研究结论具有很强的政策意义。研究表明,为了解决环境问题,一方面可以增收环境税,而且是价外税,另一方面应该改变现在中央和地方财政分成比例一致的做法,给污染成本承受较高的地区更多的分配比例,为解决我国环境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该研究工作同时得到了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基金、我校人文社会科学重大及交叉研究专项基金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www.cqvip.com/QK/95645X/201601/667733406.html